"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六章(2)

李忠效写瓦良格 听雪斋书馆 2020-01-11

 

 

 出击避险

 

吴宇心里清楚,在“瓦良格”项目上,最难控制的还不是×,而是徐增平;这就要通过×,遏制徐增平,免得徐增平那边再出问题。他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赶紧把澳门创律公司49%的股份拿过来。按照澳门的法律,仅有协议书是不行的,还必须到澳门的律师楼去,在律师的见证下办理股权变更手续。这个事得由×去催徐增平赶紧办,不然一旦出事,钱付出去了,华夏证券公司手中什么东西也没有,那他的责任就大了。
一天,吴宇去见邵淳,邵淳问他:“那个事,怎么样了?”
吴宇说:“我想引而不发,借力打力。”
邵淳问:“怎么个打法?”
吴宇说:“我们现在很被动,股权不在我们手里,钱撒出去了,项目不知进展如何,我还不能公开出面,所以只能让老李去压徐增平,目的是把49%股份过户到达程公司,光签张纸没有用啊!得到律师楼去办理相关法律文件。
邵淳无奈地说:按你的想法去吧!
 
1999年3月底,吴宇、吴巍、×和隆泰源公司的律师赵洋一起去香港,准备先办理收购达程公司的法律手续,再同徐增平商谈办理澳门创律公司的股权转让手续。到了深圳,吴宇见到徐增平,才得知赵洋律师的港澳通行证没有办下来。吴宇很生气:“我的律师不去,我去香港干什么啊?”吴宇和徐增平之间产生了误会,吴宇以为是徐增平故意不给办的。
因为不能按计划出境,吴宇等一行4人只好在深圳的酒店住了下来。这时吴巍从吴宇处了解到,办证的事情是吴宇交代×去办的,吴巍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就建议吴宇去找徐增平谈谈。这一谈,还真发现了很多问题,把吴宇吓了一跳。什么事呢?
×曾对徐增平说:邵淳进过秦城监狱,是我找了中央最高领导,把他救出来的,邵淳听我的,你谁的话也别听,别听吴巍的,别听吴宇的。×还说,吴巍退出时提了很高的条件,要2000万港币的利润,让徐增平将钱汇入他指定的账户,等等。
赵洋律师的港澳通行证不是徐增平不给办,是×没通知徐增平
吴宇恍然大悟原来是×不希望吴宇带律师去香港。
吴宇对吴巍说:李×希望我们去不成香港,怕我们与徐增平接触后,暴露了他的所作所为。吴宇感到好笑,这种小把戏也太小儿科了!
在如此紧要的时刻,李×完全置航母项目风险于不顾,仍在打自己的小算盘,人为制造麻烦,为自己捞利益。
×的劣行暴露后,吴宇彻底改变了对李×的态度。第二天,吴宇飞回北京,将×的情况向邵淳做了汇报。邵淳说:我什么时候进过秦城监狱啊?李×这人说话也太不靠谱了
邵淳认为,徐增平的话虽然不能全信,但也不能不信。徐增平复述的那些话确实像×说的。
邵淳和吴宇商量决定,对达程公司的股份进行调整,暂以吴宇的名义代表隆泰源公司占有达程公司60%的股份,李×占有20%股份(是信托股份,目的是为了不让他逃脱责任),吴巍占有20%股份(也是信托股份,为了配合工作需要),实际股份都在吴宇代表的隆泰源公司控制下。
不久,香港达程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华夏证券公司全资子公司。吴宇任董事长,张勇任总经理。办公地点和公司人员不变。吴宇是海南隆泰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办公,公司主要业务均由张勇坐镇香港进行处理。
自从1998年8月张勇参与“瓦良格”项目之后,便逐步减少了达程有限公司的其他业务。原公司的全体员工在张勇的率领下,全力以赴地打理与“瓦良格”项目相关的业务。

 

 

自从发现泰信达公司出现分裂之后,邵淳就开始调整“瓦良格”项目的运作思路了。他觉得泰信达这样的民营公司容易出事,于是他准备“另起炉灶”--选一家可靠的公司运作瓦良格项目邵淳为选择可靠的公司设定了三条标准:一是能对瓦良格项目进行操作的二是公司领导人是正派的三是应该是有军方背景的
最初华夏证券公司与徐增平的分工是,华夏证券公司负责提供资金支持,徐增平负责把瓦良格拖回来。现在把徐增平踢开了,邵淳不得不考虑怎么把瓦良格拖回来的问题。如果事先不把关系理顺,将来“瓦良格”回来了,入关都困难。澳门港口水深只有6米,“瓦良格”吃水超过10米,根本进不去。要进入大陆港口,必须要把入关手续办好。华夏证券公司是不方便出面办理此事的。因此邵淳觉得,找一家有军方背景的公司来操作,将来可以让他们去与海军等单位沟通,更顺理成章。
邵淳通过关系找到了一家符合要求的公司--北京东方汇中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该公司董事长高增厦,是河北省深州市辰时镇人,1937年出生,1951年入伍。高增厦在任解放军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副部长被授予少将军衔。退创办(北京)东方汇中公司。东方汇中公司挂靠在国防交通协会下面,属于民营性质。邵淳对退役将军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高增厦对航母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两人一拍即合。另外,东方汇中公司也需要华夏证券公司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投资项目的资金问题。
东方汇中公司是个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办的公司,凡是公司大事,都要经过董事会集体谈论决定。1999年3月25日,东方汇中公司召开董事会议,专题讨论“瓦良格”项目事。参加会议的董事有:高增厦、王广平、戴岳、王承瑞、王志力、曾东江。
董事长高增厦首先介绍了瓦良格项目的基本情况。他说,该项目是由华夏证券公司总裁邵淳介绍的。华夏证券公司是国有证券大公司,在国内证券行业排行前几名,信誉非常好。瓦良格项目前期是由华夏证券公司运作的,据邵淳讲,他们运作也非常顺利,仅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金融机构不能从事主营以外的业务,所以华夏证券公司邵淳总裁找到我,希望我们公司来接受瓦良格项目,而且承诺了优惠的转让条件:
项目的后续资金仍由华夏证券公司全部负责。为增强该项目的还款能力,华夏证券公司另外支付3000万-4000万资金支持公司已开发的项目。此外还有其他资金和项目扶持。
东方汇中公司的义务只是瓦良格号航母到达澳门后的后期运作,将华夏证券公司前期已投入项目的资金作为负债接过来,同时用公司重庆制药一厂和重庆五桂公司资产做抵押。
与会董事就瓦良格项目充分发表了意见。
王志力表示反对接受此项目,认为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华夏证券公司这个项目一定有问题,不然不可能开出这么好的条件,一定要警惕。
王广平、戴岳表示支持接受该项目,理由是别人出钱,我们做事,所承担的义务不多,而且根据公司自身情况,完成义务有把握,操作好了可以给公司带来巨大利润。
最后进行表决:高增厦、王广平、戴岳支持接受此项目;王志力反对;曾东江、王承瑞弃权。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参与瓦良格项目,但要按法律办事,要注意保密,按纯商业化境外运作,不搞国家行为,更不能有军队色彩,要规避风险。此项目以戴岳为主运作。
1999年3月26日,华夏证券公司子公司海南隆泰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宇和东方汇中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高增厦在《股权转让及借款协议》上签字。
1999年4月6日,双方又在《股权转让及借款协议》的基础上,重新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和《贷款协议》。协议的条款很多,文字很长,用简短的文字概括两份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东方汇中公司把华夏证券公司(海南隆泰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澳门创律公司的股权(实际上就是瓦良格的股权)买过来。东方汇中不是没有钱么?那么好,华夏证券公司贷款给你。东方汇中公司用什么做抵押呢?用在建的两个项目(重庆制药一厂和重庆五桂公路资产)做抵押。协议规定,为增强该项目的还款能力,华夏证券公司另外支3000万-4000万资金支持公司已开发的项目。“瓦良格”项目的后续资金全部由华夏证券公司负责。
这确实是个对东方汇中公司十分利好的项目,难怪东方汇中公司董事王志力充满怀疑态度,认为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其实这也是邵淳不得已而为之。徐增平出局了,他和吴宇又不能露面,活儿还得有人干,光让人干活不给好处怎么行?他与东方汇中公司合作的目的很简单,能把这件事做成,把瓦良格拖回来,把华夏证券公司前期投入的钱拿回来就成。
在这个问题上,内外都有不同的想法。
先说外部的想法。
外部即东方汇中公司。东方汇中的很多人认为,邵淳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甩包袱,如果仅仅是想委托别人把这件事做好,可以不必采用又转让股权又贷款的方式,签订一个委托代理协议即可。他把股权转让给别人,出了事就得别人来负责了。笔者在采访邵淳时,曾就此问题请教于他,他笑道:东方汇中的这个说法是他当初没有料到的。
再说内部的想法。
内部是指吴宇。吴宇和邵淳的想法有些不同。吴宇的想法是:这个股权谁也不给,隆泰源自己留着,给了别人将来出事说不清楚。
吴宇认为,军方背景也好,退役将军也罢,到了商场上,大家在商言商,都是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已有徐增平、李×等人的“前车之鉴”邵淳不吸取经验教训,还继续按照原来的模式运行,风险太大。
为此,吴宇曾与邵淳谈过一次话
他直言不讳地对邵淳说:“邵总,你是不相信我啊,还是怕我拿不回来这些东西?”
邵淳说:“为了保护你。”
吴宇说:“你觉得这样做安全么?”
邵淳无奈地说:“已经这样啦!”
吴宇说:“走了个泰信达,来了个东方汇中,还是那样干,不利于华夏隆泰源。”
邵淳问:“你想怎么干?”
吴宇说:“邵总,太宏观了不行,具体细节必须要了解,我们不能失去主动权。这样吧,东方汇中谈判,我参加,这次我要把一次关。”
接着,他把他的一系列想法向邵淳做了汇报,邵淳听完,有些担心地说:“小吴,你这个想法行不行啊?你就一个人,不行怎么办?如果不行,挡风的墙都没有了。”
吴宇说:“老板,这堵墙有没有它也没什么区别啊!商场上不就是这么回事嘛!大都是些见财起意的人,或者唯利是图的人。见财起意,咱要防备他,唯利是图,咱要利用他。让他挣钱,给咱办事。只要把资产拿回来,咱就什么都不怕,船在那摆着,拖不拖,运不运,用不用,都没关系,放着呗!比你什么都没有强,从最坏的结果看,咱们花了钱,起码兑回来一个东西。
邵淳觉得吴宇说得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想法。从此,吴宇“后台”跳到了“前台”。
“我不跳到前台不行。”吴宇在2015年10月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因为我感觉前面那么做不对啊!我不能出头,也不参加会,什么情况不了解,还得付钱,付了钱以后还控制不住,风险多大!
其实邵淳和吴宇都有避险意识,只是站的角度不同,思路不一样。邵淳的避险方式是“隐蔽”,吴宇的避险方式是“出击”。
 
尽管吴宇心里很不乐意,他还是按照邵淳的意思把有关协议签了。
双方签订协议之后没几天,高增厦打电话约邵淳见面,说有重要的事情商量。邵淳听对方的语气很急,就马上驱车去了高增厦的办公室。
见面以后,高增厦开门见山地告诉邵淳:我了解了一下,航母这个事,高层不同意,而且是坚决不同意。上面定了一条政治纪律,任何人不准提航母。
邵淳说:老高啊!这个事儿咱们刚刚签协议,你介入的还不深,要不然你就退出去,别惹麻烦。因为你是军人。我再想办法。
高增厦沉思了一会儿说:不用。咱都走到这一步了,退是退不了了,不能退!咱还是想办法把它弄回来。弄回来了即使他们不用,咱摆在那也好,至少这个战略资源在中国手里头,免得叫别人拿走吧!实在不行,咱们拆船,也能把本儿拆回来吧?
邵淳说:那倒是。
高增厦说:老邵,你放心,这个事我签了协议,我就会做到底!
邵淳说:如果是这种情况,下一步就得步步小心,不能出任何的纰漏。
邵淳和高增厦商量,成立一个“瓦良格”项目联合领导小组,邵淳和高增厦为并列组长,东方汇中公司副董事长王广平以及戴岳和吴宇为领导小组成员。有什么事情,大家一块儿商量。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是:王广平负责协助邵淳和高增厦工作;戴岳负责与乌克兰黑海造船厂谈判;吴宇负责融资。为了避免出现徐增平挪用资金的情况,项目实行双签制,即两人签字,才能支付。
邵淳对高增厦说:关于这个船的情况,以前都是听徐增平说的,到底什么样啊?我们谁都没去看过。下一步,要尽快把股权的情况落实下来,然后派人去乌克兰看看,请懂船的专家去看看。
高增厦说:好。这些事情我们负责。

东方汇中公司董事长高增厦

 

 

1999年4月,东方汇中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正式从泰信达公司手中接管“瓦良格”项目,东方汇中公司派出总经理戴岳负责这项业务。
戴岳出身于部队干部家庭,父亲是老红军。戴岳1952年出生,1969年入伍,先后在空军高炮部队、后勤指挥学院工作,团职军官。1995年退出现役,受聘担任东方汇中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9年,戴岳47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他在以邵淳、高增厦为首的联合领导小组的统帅下,积极开展工作,为加速推进瓦良格项目做了许多具体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东方汇中接管“瓦良格”项目以后,必然要与徐增平产生交集,或者说产生“交锋”。
关于高增厦与徐增平的第一次交锋,目前有两种说法,一个是邵淳版,一个是吴宇版。
邵淳版说,东方汇中公司接手“瓦良格”项目以后,高增厦带领公司的副总王广平等人,专程到深圳与徐增平见面,说是他们将代表华夏证券公司运作“瓦良格”项目,请徐增平把项目文件移交给东方汇中。徐增平当时表示同意移交文件,但后来摸清了高增厦和东方汇中公司的底细之后,便不予配合了。
吴宇版说,吴宇跳到前台第一次“亮相”,是安排东方汇中公司董事长高增厦和澳门创律公司董事长徐增平见面,一起吃了一顿饭,主要是谈49%股权办理过户手续的事情,结果不欢而散。
徐增平是个“手眼通天”的人物,在大陆政界和军界有很多朋友,级别比高增厦还高,他认为吴宇是想拿高增厦来压他,所以他对高增厦表示不屑高增厦自然也不会把一个小小的港商放在眼里。双方的交锋,变成了交火
 
吴宇深感徐增平不好对付,东方汇中这些人也未必是徐增平的对手,他决定自己策划针对徐增平的“作战方案”。
邵淳继续按照他设定的“路线图”向前推进。有一天,邵淳对张勇说:老张,现在咱们要跟东方汇中合作了。
张勇说:那是你们的事情,我只代表华夏公司在香港、澳门办事。
邵淳说:不行,东方汇中你一定要参与,这次要吸取之前的教训,我们不光用它的牌子,我们还要控制大局。你不跟过去,我们无法控制东方汇中。
张勇说:这个你放心,华夏公司的利益,我会尽力维护。
邵淳说:你在香港要仔细给我听消息,了解徐增平,控制徐增平。
根据邵淳的设想,由东方汇中公司负责运作“瓦良格”项目,香港达程投资有限公司在香港任务不变。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最新力作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未完待续)

前文回顾 

1、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序

2、“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购买航母]第一章

3、“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购买航母] 第二章

4、“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 购买航母]第三章

5、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四章

6、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五章

7、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六章(1)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